禅与宇宙维修艺术
/zenart20
常常陪伴,偶尔启发 通往他人,抵达自己
身边好多朋友都和我说过一句话
大概意思就是
TA们不用工作也完全可以过得很自在
羡慕了
游戏本拿得不一样
我得继续玩我的游戏了🙂↕️
大概意思就是
TA们不用工作也完全可以过得很自在
羡慕了
游戏本拿得不一样
我得继续玩我的游戏了🙂↕️
因为越来越发现自己想的东西太多,但是做的太少,中间有了一个巨大的鸿沟无法跨越,就一直在思考知行合一的本质。
回到老家,去阳明先生的洞里看了看,看一看知行合一的起源地这个人是怎么做到的。
洞里先生的桌子上放了一卷文书,带给后来者,上面写着经典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先生像悉达多一样,年轻时寻佛问道,坐禅玩易,可经历告诉了他这一切不是真正的核心。
真正的核心,是人的心灵,内心世界是解决一切的根源,不应该害怕做事情。
相信自己的行为,不再想别人会怎么做,而是听从内心的声音,按照自己的思想去生活,只有经过生命洗礼的思想才有价值。
在我们心中,住着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求的人。他所做的一切远比我们自己做得更好。
知行合一的大道,在几千年后仍旧闪耀着真理的光辉。
回到老家,去阳明先生的洞里看了看,看一看知行合一的起源地这个人是怎么做到的。
洞里先生的桌子上放了一卷文书,带给后来者,上面写着经典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先生像悉达多一样,年轻时寻佛问道,坐禅玩易,可经历告诉了他这一切不是真正的核心。
真正的核心,是人的心灵,内心世界是解决一切的根源,不应该害怕做事情。
相信自己的行为,不再想别人会怎么做,而是听从内心的声音,按照自己的思想去生活,只有经过生命洗礼的思想才有价值。
在我们心中,住着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求的人。他所做的一切远比我们自己做得更好。
知行合一的大道,在几千年后仍旧闪耀着真理的光辉。
慢慢开始觉得心即宇宙,宇宙是因为自己的观测而存在;就像游戏一样,主角的第一视角走到那里,那些画面和NPC才开始加载,不然就是用最低功耗在待命。有没有每个人都处于一个独立的平行宇宙,当见面的时候,平行宇宙开始链接,情感就是链接各自平行宇宙的链条。
前天晚上和很好的朋友
很平静地探讨了一个“神神叨叨”的话题
我说发现了一个很神奇的事情
世界游戏的速通规则很简单
只要做一件事情
就是问自己 “你想要什么” 就够了
今天刚好看到莱斯特的这个音频!也这么说的hhh
http://xhslink.com/a/6FeFqzTZXvUbb
前天在昆明转机的时候突然想
找个公寓租一年吧 于是开始看房
第二天早上就看完房签下来
是我住过一个月也很想继续住的公寓
极其闹中取静 还离球场都很近!
价格还是之前短租的一半
并且没有啥不必要的家具
让我的客厅很空旷!
所以今天傍晚我躺在客厅的地板上
面朝着晚霞研究了一会儿kundalini
“海底轮通到眉心轮有112种方法
但是眉心轮到顶轮 no way
It is just one jump, it may happen in trust,devotion or madness ”
神奇一跃!
最近还经常和很多朋友分享了一句走路时想到的话:
“如果你可以活在每一个当下,快乐每一个...
很平静地探讨了一个“神神叨叨”的话题
我说发现了一个很神奇的事情
世界游戏的速通规则很简单
只要做一件事情
就是问自己 “你想要什么” 就够了
今天刚好看到莱斯特的这个音频!也这么说的hhh
http://xhslink.com/a/6FeFqzTZXvUbb
前天在昆明转机的时候突然想
找个公寓租一年吧 于是开始看房
第二天早上就看完房签下来
是我住过一个月也很想继续住的公寓
极其闹中取静 还离球场都很近!
价格还是之前短租的一半
并且没有啥不必要的家具
让我的客厅很空旷!
所以今天傍晚我躺在客厅的地板上
面朝着晚霞研究了一会儿kundalini
“海底轮通到眉心轮有112种方法
但是眉心轮到顶轮 no way
It is just one jump, it may happen in trust,devotion or madness ”
神奇一跃!
最近还经常和很多朋友分享了一句走路时想到的话:
“如果你可以活在每一个当下,快乐每一个...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吁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一切都在说同一件事(三)接 前面的帖子 (一) 和 (二)
巧合可能是宇宙在朝你眨眼睛————共时性补充
这篇帖子是对荣格共时性的比较整体的呈现,最后准备再加一个自己的实际经历的案例刚好展现了共识性巧合。
核心逻辑复述:
意识决定频率,频率共振形成现实,而共时性是这种共振的“显化时刻”。
荣格共时性的含义:
荣格的“共时性”是他提出的一个用来解释“毫无逻辑但有意义的巧合”的概念。它指的是:两件表面上无因果关系的事件,在心理或象征层面上却产生了深刻的关联。
荣格认为,这些事件虽然不具有因果联系,但因为它们在“意义”层面上发生了强烈的共鸣,所以是被潜意识或宇宙整体有序性所牵引的。这种现象常在梦境、冥想、精神分析中显现。
他自己最出名的一个“共时性巧合”案例:
荣格的一位理性且“抗拒”潜意识...
巧合可能是宇宙在朝你眨眼睛————共时性补充
这篇帖子是对荣格共时性的比较整体的呈现,最后准备再加一个自己的实际经历的案例刚好展现了共识性巧合。
核心逻辑复述:
意识决定频率,频率共振形成现实,而共时性是这种共振的“显化时刻”。
荣格共时性的含义:
荣格的“共时性”是他提出的一个用来解释“毫无逻辑但有意义的巧合”的概念。它指的是:两件表面上无因果关系的事件,在心理或象征层面上却产生了深刻的关联。
荣格认为,这些事件虽然不具有因果联系,但因为它们在“意义”层面上发生了强烈的共鸣,所以是被潜意识或宇宙整体有序性所牵引的。这种现象常在梦境、冥想、精神分析中显现。
他自己最出名的一个“共时性巧合”案例:
荣格的一位理性且“抗拒”潜意识...
接上一个帖子 一切都在说同一件事(一)
好终于可以串起来说一遍了:
1.空性 = 叠加态:所有可能性都在,未被执着“塌缩”
佛学说“诸法无自性”,一切现象只是因缘和合而生、随缘而灭,本质上是空性的。
空,并不是“没有”,而是“没有固定性”——它是可能性的开放状态。
这与量子力学中的叠加态完全一致:
粒子在被观测前,不是“有一个位置”,而是同时存在于所有可能的位置和状态中。它既是A,也可能是B、C,直到观测发生,才“塌缩”为某一个确定值。
空性就是叠加态,都是“可能性未定”的敞开状态。
⸻
2.执着 = 测量 = 波函数塌缩
在物理里,当你对粒子进行“测量”,它的状态就从叠加态“坍缩”成一个具体的状态。
在修行中,当你对某事物起了“执着”——非要如此,不容变动——你的心就像一个“意识测量仪”,
把那...
好终于可以串起来说一遍了:
1.空性 = 叠加态:所有可能性都在,未被执着“塌缩”
佛学说“诸法无自性”,一切现象只是因缘和合而生、随缘而灭,本质上是空性的。
空,并不是“没有”,而是“没有固定性”——它是可能性的开放状态。
这与量子力学中的叠加态完全一致:
粒子在被观测前,不是“有一个位置”,而是同时存在于所有可能的位置和状态中。它既是A,也可能是B、C,直到观测发生,才“塌缩”为某一个确定值。
空性就是叠加态,都是“可能性未定”的敞开状态。
⸻
2.执着 = 测量 = 波函数塌缩
在物理里,当你对粒子进行“测量”,它的状态就从叠加态“坍缩”成一个具体的状态。
在修行中,当你对某事物起了“执着”——非要如此,不容变动——你的心就像一个“意识测量仪”,
把那...
一切都在说同一件事(一)能量,频率,振动
我今天要开始阐述和呈现的一大套不同系统的同一个东西来源于今天tako的某个小伙伴私信时给我发的一则信息:同频共振。我知道这个大篇幅帖子的直觉动能也和它相关。因为我看到这四个字就觉得被点燃。
关于这四个字对于“现在”的我而言,我可以一瞬间辐射和想到好几个系统的内容,但也已经明了他们似乎都在讲述同一个东西。
但愿我这个文笔其实很一般的地球之旅体验者能够呈现清楚想表达的一切,而这只是个小小的抛砖引玉,对其他的地球旅行者而言能有点点用处便好。
那我们就开始了哦:
无论是佛学中的“空性”,还是量子力学的“观察者效应”“测不准原理”和“薛定谔的猫”;
无论是印度瑜伽系统中的冥想,还是到佛教系统中的禅修打坐;
无论是荣格说的“共时性”,还是到吸引力法则(...
我今天要开始阐述和呈现的一大套不同系统的同一个东西来源于今天tako的某个小伙伴私信时给我发的一则信息:同频共振。我知道这个大篇幅帖子的直觉动能也和它相关。因为我看到这四个字就觉得被点燃。
关于这四个字对于“现在”的我而言,我可以一瞬间辐射和想到好几个系统的内容,但也已经明了他们似乎都在讲述同一个东西。
但愿我这个文笔其实很一般的地球之旅体验者能够呈现清楚想表达的一切,而这只是个小小的抛砖引玉,对其他的地球旅行者而言能有点点用处便好。
那我们就开始了哦:
无论是佛学中的“空性”,还是量子力学的“观察者效应”“测不准原理”和“薛定谔的猫”;
无论是印度瑜伽系统中的冥想,还是到佛教系统中的禅修打坐;
无论是荣格说的“共时性”,还是到吸引力法则(...
遇到遇到困难和痛苦的事情,就告诉自己,相比于人生的长长的旅程,当下的这一切,或许只是短短的一个插曲。也许他很快就要过去了。
当遇到快乐和难忘的时光,也要告诉自己,人生可能很短暂,一定要好好把握当下,享受当下,因为他有可能转瞬即逝。
当遇到快乐和难忘的时光,也要告诉自己,人生可能很短暂,一定要好好把握当下,享受当下,因为他有可能转瞬即逝。
我一辈子都喜欢跟着让我有感觉有兴趣的人在一起,因为在我心目中,真正的人都是疯疯癫癫的,他们爱生活,不露锋芒,希望拥有一切,他们从不疲倦,从不讲些平凡的东西,而是像奇妙的黄色罗马烟火那样,不停地喷发火花。
——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
——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
想改变,最直接、最有力的办法,就是去多跟比你牛的人见面、聊天、同场、共事。
他们身上那种“真干出来的劲儿”,能点燃你内心的火。
改变,靠的不是道理,而是你看到“原来真有人活成了我梦想的样子”。
他们身上那种“真干出来的劲儿”,能点燃你内心的火。
改变,靠的不是道理,而是你看到“原来真有人活成了我梦想的样子”。
在信息的洪流中,我们每个人都被裹挟在一个个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信息茧房中。算法像一位贴心的管家,不断为我们筛选、过滤信息,只留下那些符合我们既有认知和偏好的内容。这种"个性化服务"的代价,是我们逐渐失去了接触多元观点的机会,思想被无形地禁锢在舒适区内。
社交媒体平台成为茧房效应的牢笼。我们倾向于关注与自己观点相似的人,点赞和转发符合自己立场的内容,形成一个个同质化的信息孤岛。心理学称之为"确认偏误",人们更愿意接受支持自己已有信念的信息,而忽视或排斥与之相悖的观点。这种心理机制在数字环境中被无限放大。
长期浸泡在同质化的信息环境中,我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正在悄然退化。当不同声音被系统性地过滤,我们失去了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思维变得单一而僵化。历史告诉我们,任何缺乏对立观点检验的思...
社交媒体平台成为茧房效应的牢笼。我们倾向于关注与自己观点相似的人,点赞和转发符合自己立场的内容,形成一个个同质化的信息孤岛。心理学称之为"确认偏误",人们更愿意接受支持自己已有信念的信息,而忽视或排斥与之相悖的观点。这种心理机制在数字环境中被无限放大。
长期浸泡在同质化的信息环境中,我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正在悄然退化。当不同声音被系统性地过滤,我们失去了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思维变得单一而僵化。历史告诉我们,任何缺乏对立观点检验的思...
I was building a chatbot for sex education for a random school project. Ended up using it myself a few times — and realized I didn’t really care about privacy, because I knew it was anonymous.
Same thing in crypto too.
Anonymity > privacy.
Same thing in crypto too.
Anonymity > privacy.
每一个与你有真实交集的人,都是自己的合伙人。
不是领导,也不是下属。
不需要攀附,也不必恐惧。
你可以向对待合伙人、老朋友一样去和他们交流。
领悟了这一点,的确让自己轻松很多,也会坚毅许多。
因为没有了期待、攀附与恐惧。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众生平等,没有任何一个人值得讨好。
同样,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值得轻视。
最好的态度,就是平视。
每个人来到世界上都是完成他自己的意义的。
大家各为目的,因此没有任何人比你优越。
因为有了这种「平视一切」的领会,忽然对「无欲则刚」多了一层理解。
所谓无欲,并不是戒掉欲望,而是降低期待。
当你对人、对事都没有任何期待,也没有了需求感,就能校准到那种平视一切的状态。
当你可以平视一切,周遭的事事物物,对你来说已经少了「情绪」这个最大的干扰...
不是领导,也不是下属。
不需要攀附,也不必恐惧。
你可以向对待合伙人、老朋友一样去和他们交流。
领悟了这一点,的确让自己轻松很多,也会坚毅许多。
因为没有了期待、攀附与恐惧。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众生平等,没有任何一个人值得讨好。
同样,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值得轻视。
最好的态度,就是平视。
每个人来到世界上都是完成他自己的意义的。
大家各为目的,因此没有任何人比你优越。
因为有了这种「平视一切」的领会,忽然对「无欲则刚」多了一层理解。
所谓无欲,并不是戒掉欲望,而是降低期待。
当你对人、对事都没有任何期待,也没有了需求感,就能校准到那种平视一切的状态。
当你可以平视一切,周遭的事事物物,对你来说已经少了「情绪」这个最大的干扰...
前天和 Jasmine 喝咖啡,发现大家都越来越有平常心,投资、创业、锻炼都是——更少的执念,更多的专注,更少去争辩,更多去交付。聊天过程中我突然有个感觉:
当我们在聊Social的时候更多是面向过去的。也许曾经被社交平台禁言、删号、剥削,所以才需要更自主的数据和身份,更以创作者为中心的经济结构,不管是否有产业热潮,我们作为个体都将基于这个需求走向去中心化平台,这是不可避免的。
而当我们在聊AI的时候更多是面向未来的。我们会想要有更好的工具,有更高的生产力,有更多好玩有趣的结合,想要去将更多科幻世界的设想带到日常生活里来。
https://x.com/jasminervaa/status/1915348219313500315
当我们在聊Social的时候更多是面向过去的。也许曾经被社交平台禁言、删号、剥削,所以才需要更自主的数据和身份,更以创作者为中心的经济结构,不管是否有产业热潮,我们作为个体都将基于这个需求走向去中心化平台,这是不可避免的。
而当我们在聊AI的时候更多是面向未来的。我们会想要有更好的工具,有更高的生产力,有更多好玩有趣的结合,想要去将更多科幻世界的设想带到日常生活里来。
https://x.com/jasminervaa/status/1915348219313500315
我记得金星老师分享过一段话,因为他的
【灵魂走在了年龄前面】
这些年下来,结合自己深邃思想下走过的弯路,我感悟到:
如果你没有去亲身实践和经历你所懂得的道理,那么这样的道理你了解得越多,你就越割裂,就越无法走在人生的道路上。很多年轻人很小就会思考生命的意义,他们自觉不是乌合之众,也能很快从现象中看到本质,摸清一些社会运转的规律。
但是你会被一些东西反噬,你的精神的宫殿铸造得越宏大,你知道的太多,想要的太多,害怕的太多,继而失望也越多,无能为力的感觉和生活的灰色地带也越多。
当这种复杂嵌套的思维结构想的越多,行动力就越低,在思想上不断做加法,在行动上就会不断做减法。因为你每一分钟都会停下来复盘且怀疑,这时你会突然发现自己被困在某个地方,动弹不得了,这便是思想上的自愧,这往往是聪...
【灵魂走在了年龄前面】
这些年下来,结合自己深邃思想下走过的弯路,我感悟到:
如果你没有去亲身实践和经历你所懂得的道理,那么这样的道理你了解得越多,你就越割裂,就越无法走在人生的道路上。很多年轻人很小就会思考生命的意义,他们自觉不是乌合之众,也能很快从现象中看到本质,摸清一些社会运转的规律。
但是你会被一些东西反噬,你的精神的宫殿铸造得越宏大,你知道的太多,想要的太多,害怕的太多,继而失望也越多,无能为力的感觉和生活的灰色地带也越多。
当这种复杂嵌套的思维结构想的越多,行动力就越低,在思想上不断做加法,在行动上就会不断做减法。因为你每一分钟都会停下来复盘且怀疑,这时你会突然发现自己被困在某个地方,动弹不得了,这便是思想上的自愧,这往往是聪...
People who spend time drafting neatly formatted articles on X often just end up restating crypto common sense while promoting their own products. Delivery isn’t something to brag about — it’s the baseline. Honestly, scrolling through those tweets feels like a waste of time.
Most of the time, when someone calls something “primitive” or frames themselves as boldly taking initiative, it just shows they’re not actually in the trenches. I can’t te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yet another DEX and the next “mindshare trading” idea — especially when they’re all still in stealth or under non-disclosure. It’s pure abundance with no meaningful differentiation.
Most likely, the moat isn’t even built intentionally — it’s a byproduct of mixed choices and being stealth.
I still believe there’s nothing new under the sun. The only real signal worth watching from these advocates is the team’s attitude — especially their ability to identify key risks and recognize actual innovation (which r...
Most of the time, when someone calls something “primitive” or frames themselves as boldly taking initiative, it just shows they’re not actually in the trenches. I can’t te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yet another DEX and the next “mindshare trading” idea — especially when they’re all still in stealth or under non-disclosure. It’s pure abundance with no meaningful differentiation.
Most likely, the moat isn’t even built intentionally — it’s a byproduct of mixed choices and being stealth.
I still believe there’s nothing new under the sun. The only real signal worth watching from these advocates is the team’s attitude — especially their ability to identify key risks and recognize actual innovation (which r...